亚洲评论 | 夏可君 “李真艺术的新阶段:青烟的意态幻化”
展名 / Title: 青烟 - 李真新作展
Ethereal Cloud - Li Chen New Works
展览时间 / Duration: 2019.12.14 (Sat)- 2020.03.01 (Sun)
展览地点 / Venue: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Asia Art Center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周一休馆)
Dashanzi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李真艺术的新阶段:青烟的意态幻化
文/夏可君
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是敢于挑战自我的艺术家,是不断进入感知深度的艺术家,是进入文化历史重启源头的艺术家。当李真在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以“虚空中的能量”为主题试图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的精神,当2013年在法国巴黎旺多姆广场的大型雕塑个展以“既重又轻”来命名,我们已经感受到李真的艺术已经有着转换的契机了,某种新的可能性正在酝酿之中。
2007年第52 届威尼斯双年展 “虚空中的能量”
Energy of Emptiness, 52nd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Venice, 2007
2013年巴黎旺多姆广场 “既重又轻 - 李真大型雕塑个展”
Li Chen Place Vendome Premiere Solo Exhibition in Paris, Place Vendome, Paris, 2013
如何“化重为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国轻逸美学的幻化形态如何获得当代的表达?中国的大写意传统如何得到当代的转化?
李真2018年之前的代表雕塑作品,已经具有了世界瞩目的个体语言与风格特点:浑圆敦厚,圆满喜乐,神游浮尘,具有人间佛教关怀的艺术语言,也试图把厚重变得轻盈。进入2018年,要从浑厚神秘转化到轻逸氤氲,“青烟”系列就出场了。
蒙之初(局部)
The Genuine State (Detail) 2009
这个转化的过程,在李真本尊也自有其心诀:“初化露,望长空,赤日地,御青烟。乾坤扇,遥指风,天灵界,化三千。”这些三字句的箴言凝缩了李真艺术的天地境界,而来自于“青烟”的御风而行与神游幻化已经摇曳在心头,需要的是一次彻底地觉醒,需要的是新系列作品的喷薄而出。
“青烟”的君临,就意味着一次全新的冒险,一次艺术的逆觉,一次天地之门的敞开,意味着李真艺术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风狂(局部) Mania (Detail)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2012
青烟,这是中国文化根源性想象与神秘直觉最为基本的要素,中国文化所有与天地共感之物中,“灵媒”或感通的媒介中,青烟乃是密码中的密码。我们有必要追述青烟的历史谱系及其文化想象的根源价值:从古老的岩画到甲骨的占卜,从云虚纹到汉代的画像砖图案,从草书的满纸烟云到山水画的烟云供养,中国文化沟通天地的神秘密码,中国文化的生命基因,中国文化古意暗涌的轻逸意态,都在青烟的幻化形态上。青烟一旦显现,一种神秘的信号就已经发出,中国文化面对世事无常与变化无常的经验,就是以“青烟”为化身,以即刻幻化的灵魂出窍,赋予其变幻莫测的形态,以此克服人世短暂的虚无主义,获得永恒的慰藉!“青烟”乃是中国文化创造力想象的根源,如果有着东方美学的原则,“青烟幻化”是其必要的条件!
万丈金乌・千葵之一(局部)
Radiance・Chiliadal Blossom (I) (Detail)
铜 Bronze 2018
但是,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家,却并没有直接面对青烟的方式,否则就是装饰图案而已,并没有直接进入青烟的道路,他必须从个体生命的体悟中,反思自己过去艺术的心路历程中,找到新的钥匙,开启新的法门。这就是2018年李真做出《神之弃物》时的开悟:佛陀身上的一件佩饰《璎珞》却隐约带有佛的身影,无人遗弃的一件《云簪》却暗示出卑微人类的身影,明式家具的一角残腿《临门》隐约浮现一个祈祷的身影,尤其是那只平地而起、高高斜指天际的那只《云簪》似乎是灵魂的一次出窍。在李真看来,世上每一物都来自天造,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尊严,从离弃之物的关爱开始,从无所用之物开始,从短暂无常之物开始,以其全身心的关爱与凝心,塑造出简约轻逸的形态,此充满机妙暗示之物,就打开了“青烟”的无常幻灭形态。《云簪》就是开启青烟神秘之门的锁钥!
神之弃物・临门 Forsaken Relic・Finishing Touch 24x24x60cm
神之弃物・云簪(一) Forsaken Relic・Hairpin (I) 71x20.5x123cm
神之弃物・璎珞 Forsaken Relic・Keyūra 36x30x63.5cm
万丈金乌・千葵之一 Radiance・Chiliadal Blossom (I) 177x139.5x254cm
铜 Bronze 2018
如此开启青烟的方式,无疑是一个现代孤独个体的生命经验,一种独特面对器物的剩余态度,是对“器不离道”精神的重新理解。但在李真那里,不是没有艰难挣扎的,如何从固体形态中发现魂魄显现的混沌万象与流动气化,除非天眼洞开。对于李真,他能够直觉到中国古代器物上都“寄养”着神秘的图腾,中国艺术从来都是以神抓形,只要进入幻化的时刻,万物都可以重生,一旦神意涌现,形态就更浩瀚,更活胳,更有机,气化神游与神游造化的幻化意态,就自动生发出来。
从此之后,李真所看之物,无非都是青烟幻化而成的变幻意态,但这是无意之意,是无所依附,是不着天地,是变幻万千的姿态,它可以是厚重无比的金乌,可以是字态,可以是怪兽,可以是玩石,它相似于一切但又并不着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万象之象的环舞,原初想象力一旦洞开,混沌就可以初开。
一缕 Fleeting Wisp 2011
一旦艺术家有此自觉,他也开始自我回溯与自我整理,他发现其实青烟已经隐没在自己过去几十年的创作之中,本次亚洲艺术中心的李真个展就是试图展现此潜藏的脉络,重构一个新的自我,寻找“灵媒”的过程,现在变得清晰起来。
从1980年代在名片后面随手画一些带有古意幽深的山水奇景涂鸦作品以及水墨作品上,带有禅意的山石倒影上,世界深度的瞬间已经洞开,原初的直觉已经唤醒;随后在一些雕塑作品上,青烟以“云彩”的方式显现,或者带有装饰性,或者带有神游的联想,比如1993年《悟空》上已经有着卧云的形态,2000年的《乘云气》,2011年的《一缕》青烟以厚重上扬的形态已经显现出来,如同一柱沉香与一缕清香缓缓升起,青烟的幻化形态已经呼之欲出了;尤其是《善变》,一片混沌之中万物涌现的复多生命体已经出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门即将开启,急速的恍惚变化已经让形体开始幻化。如何从混沌的涌动中还有着形态的万化可变性,这对于艺术家构成根本的挑战!
善变(局部)
Mood Swing (Detail)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2012
“青烟”的形态已经显现,需要的只是生命观念的彻底改变,这需要一个时刻,一个举重若轻,一个灵魂出窍的时刻,这就是《神之弃物》的出场。随后,则是《日藏·月风》的具体化,青烟一下子就获得了厚重而游化的形态,这金色的青烟,其中间的形态如同一只孤独的野兽从天地混沌中涌动出来,还有着动物的金刚不坏肢体,上端如同上天云烟的瞬间凝固,下端又如同一幅大地上流动的山水,阳气隐没又月光带风,这是天地转化交接的时刻,是鬼神共感的时刻,这是“疏漏法影”的灵魂出窍,这是一个孤独生命体在苍茫宇宙中的飞行,同时又有着对于浮尘人世的流连顾盼。
日藏・月风
Eclipse・Twilight Breeze
356x77.5x325cm 铜 Bronze 2016
日藏・月风(局部)
Eclipse・Twilight Breeze (Detail)
自此,灵媒的轻逸就此形成,“天地人神”以青烟幻化的形态,得到了全新的整合,造型具有古意,如同盆景,如同文字,简约生动,吸纳天地之精华,奔向永生。
通过青烟文化历史谱系的重构,通过艺术家个体艺术形态学的回溯,通过当代生命的孤独觉悟与无用之物的灵媒造化,“青烟”之为生命体,在李真作品上的不断显现,就不再仅仅体现为雕塑作品了,而是一种原初性与创造性的思维,打开的是一种艺术想象的根本方法,是不同材质上,万化形态生命体的自发生成。
狂狷・叙帖 Elegant Arrogance·Xu Tie
狂狷・洞见 Elegant Arrogance·Insight
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2019
最新“青烟”系列皆可一相四观,自由翻转。
The new "Ethereal Cloud" series provides four directions for viewing.
狂狷・洞见(局部)
Elegant Arrogance·Insight (Detail) 2019
青烟,从来都是一种中国哲学与智慧的化身,一旦被现代的灵魂抓住,一旦它以神妙的意态显现,它不可能被材质限制,它要抓住艺术家,使之发疯,使之不由自主地开始自由的创作,只有他出手,所触之物都是青烟魂魄的幻化。
我们就看到了本次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最新作品展的现场中,不只是雕塑作品,还有纸上作品,老麻布,老漆布等具有时间纹理的书写作品,还有水墨作品,还有各种幻化的文字形态作品,这都是青烟幻化而成的万象形态。
棉麻 194.10 Cotton and Linen 194.10
180x37cmx2 ; 37x180cmx2
棉麻、墨 Ink on cotton and linen 2019
一旦青烟显现,就是即刻幻化,日常生活就可以直接转化出原始想象力的元语言,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幻化形态,辗转跌宕如苍龙,山脉,枯木,人兽,琼浆,幻影;又好似怀素狂草,有好似天外宇宙符号,好似另一种象形文字,这是新的“字态”,是一种新的字象艺术。这些作品还可以旋转,形成“一相四观”,在一形四态的旋转中,图像生成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而且每一个观众还可以参与,想象出自己拟想的形态。这也是天地同在之“四方”原始时空观的复原,山水堆叠,而不限于天地,天造地设也可以乾坤颠倒,时空颠翻,随机而化,随线而变,似乎回到万物之初而与万物同春。艺术家试图让材料、形态、精神,都达到幻化的迷念,如此幻化时刻的作品已经成为生命体,是自体生命的自生自成。
古油纸 1910.8
Vintage Oiled Paper 1910.8
151x175cm ; 175x151cm
纸本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Paper 2019
古油纸 1910.12(局部) 2019
Vintage Oiled Paper 1910.12 (Detail)
银黑卡 197.13-3(局部)
Silver and Black on Cardboard 197.13-3 (Detail)
39x54.2cm ; 54.2x39cm
纸本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Paper 2019
李真的作品让我们可以想象一种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原理,这就是生命幻化的“形态学”:富有情感,活生生的流动,有机变化而自生的意态与逸态,不是西方式的抽象,而是在原始图像、宇宙图景、孩子涂鸦、形态幻化,抽象的自然化,文字的书写化上,打开了想象力的源泉。
李真的新作品以其原创性的个体元语言,重建了东方美学的核心:神游幻化,灵媒共感,意态万千,日常又神秘,天真又神奇,这是灵魂自由呼吸吞吐的形态,是灵魂出窍与自由呐喊的生命形态。
○
关于评论家
About the Critic
夏可君,1969年生于中国湖北,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曾留学于德国与法国,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
夏可君出版个人著作达十多部,以“无用”为核心概念,出版相关著作:《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神学——班雅明、海德格与庄子》,让庄子与海德格尔、班雅明、卡夫卡以及德里达等人对话,试图打开一种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可能性,并且让无用、虚以及余让的概念生成为当代哲学的核心概念。
同时,作为非常有影响的当代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他也提出了虚薄艺术、余象与虚托邦等概念,并在国内外策划过一系列重要展览。
Xia Kejun was born in 1969, philosopher, critic and curator. Xia received his PhD from Wuhan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completed his post-doctoral work at Universität Freiburg and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following Jean-Luc Nancy). Xia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ten books, including Waiting and Useless Nation: Zhuangzi and Heidegger’s Second Turn (2017) and The Theology of Uselessness: Benjamin, Heidegger and Zhuangzi (2019).
○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李真,1963年生于中国台湾云林,目前创作于台中、上海两地,以其兼融东方气韵及西方美学的雕塑作品,获得国际关注。
李真早期涉猎佛学道家等,在自由创作的精神中融入自我摄心之情感,吸收东方传统与西方雕塑及原始非洲大洋洲等艺术养分,更结合当代思维,作品不受单一传统束缚,呈现既重又轻、浑然天成的效果。李真透过艺术进行个人的“精神疗伤”,在俗世中寻找乐土,在作品中创造灵性空间,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欣赏者能察觉其中的精神元素。
1999年于台北举办首次个展,也是首位在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个展的华人艺术家。其作品相继于中国美术馆(北京)、震旦博物馆(上海)、苏州博物馆(苏州)、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中正纪念堂广场(台北)、弗莱伊美术馆(西雅图)、旺多姆广场(巴黎)、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进行展出。
Li Chen was born in 1963, and currently works in Taichung and Shanghai.
Li Chen accomplished a style which has fully liberated itself from the confines of tradition by incorporating feelings of self-mindfulnes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from the Buddhist and Taoist traditions, blended with contemporary thought, evincing a remarkably refreshing and natural effect of appearing both heavy and light. The underlying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Li’s sculpture are based not only on a “dual composition” of Eastern traditions and Western sculptural language but also on an ongoing dialogue with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Africa and Oceania. Furthermore, Li Chen’s art work aspires to a spiritual arts therapy, uncovering a wealth of joy amidst the simple life’s pleasures, innovating a spiritual space through the pieces, as humor embellishes a metaphor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ld.
Since his works first appeared to the public in 1999 in Taipei, Li Chen has been an active figure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Li participated in the 52nd Venice Biennale, the first artist of Chinese descent to be invited as an individual to arrange a solo exhibition in the event. Li Chen has presented solo exhibitions at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Aurora Museum (Shanghai), Suzhou Museum (Suzhou), Singapore Art Museum (Singapore),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Taipei), Frye Art Museum (Seattle), Place Vendôme (Paris), Taipei MoCA (Taipei) .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